仙人掌上的牡丹花
四个小年轻在超市里“扫货”,家长却慌了神?辽宁营口这起凌晨盗窃案,把“家庭教育缺位”四个字狠狠钉在了热搜上。监控里四个青年蒙头遮面搬空货架,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值班客服的绝望——“东西放回去!我报警了!”可他们嘻嘻哈哈装听不见,拿完烟酒槟榔就跑,留下满屏指纹和一地狼藉 。
这事儿到底是“盗窃”还是“抢劫”?懂法的网友吵翻了。根据《刑法》第264条,盗窃罪是秘密窃取,而抢劫罪必须有暴力或胁迫 。虽然店员远程警告,但没动手也没威胁,严格来说属于团伙盗窃。可别小看“团伙作案”这四个字,根据司法解释,三人以上结伙作案直接升级为“情节严重”,就算涉案金额刚过千元,也可能判三年以上 。更扎心的是,这些孩子大概率满16周岁了,刑事责任跑不掉,家长还得连带民事赔偿,搞不好家底都得赔进去。
最该反思的其实是家长。最高检数据显示,60%的未成年抢劫犯来自单亲或监护缺失家庭 。这四个孩子能堂而皇之“0元购”,显然不是第一次踩线。如果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夜不归宿、结交不良朋友这些苗头,何至于今天“全家陪绑”?更讽刺的是,有网友发现他们作案时还知道关门“保持礼貌”,这种“畸形教养”才是最可怕的。
这起事件撕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法律意识输给“哥们儿义气”,当家庭教育败给“放养式育儿”,再小的错误都可能滚成人生灾难。你觉得该重罚震慑,还是给孩子改过机会?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