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交警举行平安“红绿灯”道路安全公益活动启动

营口 更新于:2025-10-23 13:19
  • 我家有只小西米

    揭牌那一刻,新的“交通事故隐患治理示范路”牌子落地,挂在营钢东路靠近高铁站的那个路口。台下有人鼓掌,几位领导站在牌子旁合影,随后又去看了十处改造点的落实情况。整个流程简短,现场算是把这次乡村路改造的一个节点交代了。

    这事发生在10月21日,地点就在营钢东路和高铁站交叉口。到场的都是熟面孔:营口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的支队长任文柏、政委高喜烽,还有两位副支队长徐晓东和张剑。合作方也不含糊,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张云佳和营口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廖志寰都来了。按程序把红绸一拉,牌子亮了,接着大家没回家,而是分头去看十个示范改造点的落实情况,走马观花不是他们的风格,现场看得很细。

    这次动起来的,不只是挂个牌子做做样子。背后是条完整的思路:按乡村振兴的要求,把那些容易出事的村镇路段,先圈出来,先补上不安全的地方,再盯着养护和监督。工作有时间表——他们约定把这套风险治理推进到2025年11月前。也就是说,从现在到那会儿要把能做的事做起来,不能光说不干。

    怎么圈点?不是凭空拍脑袋。交管支队把这些年事故记录拉出来,和保险公司的出险热力图一对,哪里热,哪里就是“红点”。有记录、有理赔数据当支撑,针对性就强。被圈出来的点,往往是国道或县乡道穿村路段,像老边区的那段营钢东路、工农路,再就是鲅鱼圈区红旗大集东门周边。特点很明显:路口多、出入口杂、行人车辆混行,大车频繁,学校、集市、住户都靠路边,白天黑夜都复杂。这些地儿一旦出了事故,对乡亲影响大,大家心里都有数。

    说到具体要干啥,方案里列了不少活儿,都是直观能见的东西。先把交通标志和路面标线补齐,没标线的画上,模糊的重画;设减速带,让车一到敏感路段就放慢速;装电子道口警示柱、立实物警示桩、路边铺石质警示条;还有个叫“路口卫士”的设备,能起到警示和监测的双重作用。目标很实在:把提示做成路上的“老实人”,让司机一眼就看见、自动减速,行人也有明显的过街提示。说白了,是把安全写到路上,而不是靠口号。

    揭牌之后,他们去了那十处示范点。现场能看到样式统一的警示牌,路基上预留的位置,一段段已铺好的减速带。施工队跟交管和保险方对接进度,聊得最多的是材料规格、养护责任、后续监测。大家说话直白,不绕弯:谁买材料、谁负责安装、出了问题谁来修,这些都得写清楚签责任书。做这类事,最容易翻车的不是设计,而是后续没人管、坏了没人修,钱没到位或者责任推来推去,前期再漂亮也没用。

    现场一个小插曲很暖。揭牌前,任支队长看到路边四位清洁工阿姨,电动车靠那,头盔没戴。支队长没批评,先问了句“怎么不戴头盔”,阿姨们支支吾吾,说路近、不想麻烦,头盔还要钱。任支队长听完没发火,他说头盔是硬壳子,能救命,还当场决定给她们配了免费的。还叮嘱回去把绳子调好别松着。四位阿姨笑着道谢,那一刻比合影更真实。这样的小细节说明了一个问题:硬件到位还得有人去推动群众改变习惯,单靠设备不够,人的配合也重要。

    这套方案还有讲方法:上游用数据定位,中游把没人做的事写成清单,下游有人盯着维护。数据来自事故记录和保险理赔热力图,定位精准;设计阶段把材料、规格和施工细节明确,不能留空子;维护上,政府、交管、保险和施工方得分清责任,群众有问题要能反馈到位。平安产险这边除了投钱参建,还会用后续的出险数据来评估效果,哪些点改了后事故率下降,哪些地方还得再补,数据说话不含糊。

    说到现场能看到的东西,就更直观了。减速带形状要合适,不能把货车底盘刮坏,也不能软到让司机当没看见;标识牌位置要在视线范围内,不被广告牌或树挡住;路口的警示灯要有恒电源和防雨设计,别一遇大雨就罢工。施工队和交管人员当场就这些细节争论着,谁都不想留“后遗症”。他们还谈到了后续巡查频率,计划把巡查做成常态,不是工程结束就结束。

    在推进过程中,会碰到几类麻烦事。一个是资金链,改造材料和后续养护需要持续经费;另一个是私搭乱建,村民有时在路边临时摆摊、停车,影响视线和通行;还有就是设备被碰坏、标志被遮挡,这些日常问题都得有监管和快速处置流程。交管和保险方的对接表明,他们会设立责任人,接收居民投诉,分级处置。居民可以通过电话或线上平台反映问题,这一点现场也提到,要留出监督通道,别把居民挡在门外。

    保险方的作用值得一说。拿出险热力图来找危险点,这种数据打法有个好处:它把常年累积的风险点可视化,避免了随意决策。更进一步,理赔数据还能做反馈循环,改造后出险频次下降,数据能证明投资的回报。换句话说,保险公司不只是花钱,还能用数据说话,提供监测依据。

    从大范围看,这事是把乡村道路安全当成系统工程处理。先划区域、圈点、定方案、干施工、做养护、最后用数据验收。每一步都有人负责,每个环节都留接口。现场讨论的气氛偏务实,不慌不忙。大家不是在讲漂亮话,而是在算账:材料什么时候到位、减速带怎么铺、谁来巡查、群众怎么教育。

    那天的画面里既有官员握手合影,也有阿姨戴上头盔的笑脸,挺接地气的。工程图纸和时间表在手,接下来就是一条条把事儿做下去。工作还在推进,后面的日子里还有不少活等着他们去落实。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