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床旁超声技术科普及专项培训营口站活动召开

营口 更新于:2025-07-29 13:33
  • 感悟人生126514893
    一场聚焦急危重症救治核心能力的急诊床旁超声技术培训盛宴,于7月12日至14日在营口市中心医院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毒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新技术创新转化专委会倾力打造,旨在推动先进、便携、安全的超声诊断技术深入基层急诊一线,为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赋能:超声成为急诊“第三只眼”

    现代急诊医学中,超声凭借其无辐射损害、可实时动态观察、设备便携及经济高效等突出优势,已成为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利器。尤其在生命体征不稳、难以进行传统影像学检查的重症患者面前,床旁超声能快速提供关键诊断信息,成为识别潜在风险、指导紧急处置的“生命雷达”。



    破解基层瓶颈,打通救治“最初一公里”

    然而,在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熟练掌握超声技术的急诊医师仍显不足。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因无法及时获取有效影像学评估,导致病情判断延误,“疑难杂症”错失最佳干预时机。推广急诊床旁超声技术,正是破解这一瓶颈、补强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抢救短板的破题之举。它不仅契合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化要求,更能直接回应群众对高效、优质急诊服务的迫切期盼,是提升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关键一环。



    名家汇聚营口,理论实操双管齐下

    本次培训阵容强大,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毒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新技术创新转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李铁刚教授领衔的盛京急诊床旁超声技术推广专家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及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资深专家,组成高水平讲师队伍。


    为期三天的培训摒弃“纸上谈兵”,采用多元教学模式:

    深度理论剖析: 专家们系统讲授床旁超声在各类急诊危重病症(如创伤、急性呼吸困难、休克、胸腹痛等)中的应用原理与操作规范,重点解析如何快速识别预示病情恶化的“预警信号”。

    模拟实战锤炼: 借助先进的床旁超声模拟教具,学员得以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下反复练习探头操作、图像获取与判读技巧,夯实操作基础。

    专家引领查房: 培训专家深入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病房,结合真实病例进行床旁超声教学演示,现场指导学员将理论转化为实战能力,掌握处理技巧。


    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李少波主任表示,此次高规格培训如同“及时雨”,显著提升了本院及周边地区急诊医护人员的超声应用能力。随着这项技术在营口乃至辽宁基层急诊的普及与规范化应用,急危重症患者将获得更快速、精准的初步诊断与处置,地区急救网络的生命防线将筑得更加牢固可靠。急诊超声,正以其看得见的优势,成为守护基层生命希望不可或缺的“哨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金红旭教授 为本次培训活动致开幕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李铁刚教授 做题目为《急诊床旁超声理论基础》的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郑艳梅主任做题目为《休克的分类与早期识别》的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王煜教授做题目为《重症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的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张立春教授做题目为《急诊eFAST超声检查流程》的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沈海涛教授做题目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的报告

    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 李少波教授 做题目为《床旁超声在急危重症诊治中应用》的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郭峰教授做题目为《心脏超声标准切面》的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张然讲师做题目为《RUSH流程在未分类休克中应用》的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陈之光副教授通过超声模拟教具为学员讲解心包穿刺技巧

    培训团讲师深入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通过床旁超声查房的形式现场传授操作技巧


    培训专家团及学员合影


    摄影及供稿人:

    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杨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 陈之光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