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话有什么特点?

营口 更新于:2025-04-27 09:06
  • 幸福星辰P7

    营口话属于东北官话的一个分支,具有以下特点:
    1. "声调":营口话的声调与普通话有所不同,通常有四个声调,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相对应。
    2. "语音":营口话的语音与普通话相比,存在一些差异。例如,有些字音在营口话中会有所变化,比如“儿化音”现象比较普遍。
    3. "词汇":营口话的词汇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当地方言的词汇,使得营口话的词汇丰富多样。
    4. "语法":营口话的语法结构基本与普通话相同,但在某些表达方式上会有所不同。例如,营口话中常用“了”字作为完成时态的标志,而普通话中则更常用“了”字作为动态助词。
    5. "口语表达":营口话的口语表达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方言词汇和俗语,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6. "方言特色":营口话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杠杠的”(表示非常好)、“咧咧的”(表示闲聊)等。
    总之,营口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存在一定差异,但也保留了东北官话的一些共同特点。

    举报
  • 金猪抖音同号

    营口其实也是一座移民城市,只是这种移民比较早而已了。特别是近代,由于大批量移民聚居,不论是山东移民还是天津河北移民都保留着其固有方言,两大移民团体经过长时间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的特有的营口方言。

    营口话有什么特点,这个要看你是营口哪里人了。别看营口地方不大,但是说的话却不一样。

    营口地区的方言较为混乱。盖县(今盖州市)、营口县(今大石桥市)东南部乡镇为胶辽官话的盖桓片。这些人说话呢,接近大连地区,还和大连庄河等地的不大一样,多少带点海蛎子味道。

    营口县(今大石桥市)西部、北部乡镇为东北官话。就是说啥呢,大石桥地区这些地方的人说话,接近的是鞍山,辽阳地区的口音,接近东北话,不是大连那边的口音。

    营口市区则有不一样,绝大部分为胶辽官话盖桓片中的营口小片。

    营口市西市区西大庙社区及河北街道一带很多市民至今仍保留天津海下口音(为咸水沽、静海移民后代),沿海街道、站前区钢铁街、东晶里、老边区钢铁村、十二连等地区居民为胶辽官话登连片。

    营口市区是胶辽官话与东北官话的分界线,口音大体以胶辽官话为基础音,天津方言音为辅助音,夹杂着东北方言的词汇所构成。营口方言只是借助了胶辽官话的基础音,与胶辽官话的登连片口音并不完全一致。

    同样是营口人,说话还真是不一样啊,不过,营口人之间,听懂彼此的话,还是不费劲的。

    说几个营口话的词儿,营口人应该感到很亲切的。

    具体到营口话的特点,有这样几点:

    第一个是平翘舌不分,但是各个地方还有区别,比如,营口市人绝大多数为舌尖前音,如“老师”说成“老si”、“吃饭”说成 “ ci 饭”;大石桥人则相反,多数为舌尖后音,如“孩子”说成“孩 zhi”、“做菜”说成“zhuochai”。

    和平翘舌不分相关的,就是没有r 声母,而把“r”声母的字读成“y”或“l”开头的音。如“人” 读为“银”、“热”读为“业”、“肉”读为“又”、“如”读成炉”、 “乳”读成“鲁。

    另外呢,还有一个就是把韵母“o”读成展唇音“e”。比如,博士,营口人读成“be”士,而有的地方呢,又将“ e ”读成 “o”,如饿不饿读成wo bu wo。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现丢掉介音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盖州比较普遍,比如,合口呼韵母uei uan uen 相拼的音节中,读音中都丢掉了“u”介音,读成了开口呼韵母ei、an、en,如对、 腿等,这些uei 韵母的字都读成了ei 韵母。 营口人管蜻蜓叫妈灵;管膝盖叫玻棱盖儿;管拖鞋叫踏拉板;管腼腆叫秀咪;管海货里有沙子教牙衬;管豇豆叫长豆;管西红柿叫洋柿子……

    举报
  • 新事悟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